首页“鼎点注册”平台
首页“鼎点注册”平台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9 03:44    文字:【】【】【
摘要:首页:[百事注册]:首页 本篇文章从六大层面全面分析康复医疗市场发展以及细分领域的技术应用。以下为文章目录: 一、报告背景及结论1. 行业潜力大,康复医疗渗透率低中国是康复需

  首页:[百事注册]:首页本篇文章从六大层面全面分析康复医疗市场发展以及细分领域的技术应用。以下为文章目录:

  一、报告背景及结论1. 行业潜力大,康复医疗渗透率低中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基于庞大的人口技术,在老年人护理康复、慢病残障人群、产后康复、重疾康复等领域具备巨大的康复需求。我国各级医院康复资源的尚未完善配置,且医联体建设仍在完善阶段。因此,我国大部分省市的三级康复体系仍处在观望和规划阶段,尚未发挥作用。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分配到的资源仍供不应求,存在康复机构和人员不足、转诊机制不明确、医保覆盖面小等问题。总体上,康复医疗的渗透率仍处于低位。2. 康复器械技术迭代加速,新技术促进康复医疗发展传统的康复器械主要是指通过声、光、电、磁、热、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达到保健、预防、治疗疾病和功能恢复目的的设备,技术门槛偏低,竞争激烈,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国内最大的厂家收入规模不超10亿。近年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类产品逐渐在康复器械领域得到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便利、智能、人性化的解决方案。3.降低成本是智能康复器械打开市场的关键康复器械与智能的结合能够维患者提供极佳的康复效果,但是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成本太高。无论是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假肢还是其他智能康复系统,最大的问题是价格昂贵,动辄数万或数十万的价格,在医保支付体系未建立条件下,目前只是大医院或者富有人群具备支付能力。如若不能降低成本,势必导致治疗费用大幅度提升,康复机器人将很难在民众中普及。机器人设备能够提升康复效果并降低医疗成本与治疗费用,这才能让康复机器人被广泛采用。另外,目前的智能化、自动化等新兴技术还多应用于运动、助行、助听等领域,在其他康复领域如失能人群的护理(助浴、大小便智能护理)等,存在很多行业痛点和市场机会。对于相对传统的康复器械,关注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线丰富度、以及市场渠道能力;对于康复机器人领域,关注成本控制能力;总体上,关注在助行、助听、助浴、助眠、护理等细分领域的新技术应用。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称为“现代四大医学”。它是一门运用多学科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通过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从而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图:康复医学概览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康复医学覆盖病种领域广泛,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疾病人群、产后女性等群体,是一门多元交叉的学科,因此,需要多学科配合联动,并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亚学科从而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康复医学从功能评估、康复目标的拟订、治疗训练、复查、修订方案到最后的病情总结,串联了患者康复的全过程。其治疗手段多样,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致力于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重返社会并参与社会经济生产,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图:康复医学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我国康复医疗行业起步较晚,中国康复医疗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美国相比晚了60余年。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1988年之前,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开始起步,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开始设立康复医学科。1988年我国成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始设立康复服务机构。我国康复医疗线年之后,汶川地震导致康复需求激增,康复干预凸显了康复医学的意义与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对加快发展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重视和扶持程度。图: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历程

  (二)行业产业链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能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显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康复医疗产业链大致分三部分:上游为康复医疗所需的药物和康复医疗器械生产商,其中,康复器械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康复训练与治疗、辅助人体功能提高或代偿的器具;中游为康复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出售康复药物及器械的零售药店等机构,其中,康复医疗机构可分为康复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康复科(综合医院中的康复科)、康复门诊(康复诊所)、康复医疗院、准康复医疗机构(如长期留治机构、病残护理院等)等,提供康复护理、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听力视力康复等各项服务;下游是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包括术后患者群体、老年人群体、慢病群体以及残疾人群体等。图:康复医疗产业链

  (三)我国康复医疗体系2011 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即:(1)急性期:综合医院(2)康复期:康复医院(3)长期随访期:社区医院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图:我康复医疗三级服务体系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早期介入和三级康复体系已形成有序联通,以综合心脏康复转介率为例,可达 48.0% - 69.5%。相比之下,我国各级医院康复资源的尚未完善配置,且医联体建设仍在完善阶段。因此,我国大部分省市的三级康复体系仍处在观望和规划阶段,尚未发挥作用。据卫健委发布的《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 年,全国康复医院数量为 637 家,与综合医院 19,693 家的数量相比,仅占比 3%,存在巨大缺口。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分配到的资源仍供不应求,存在康复机构和人员不足、转诊机制不明确、医保覆盖面小等问题。我国康复医疗体系尚有极大发展空间。等级医院需要承担急性期、亚急性期的康复服务。然而,由于各地区和医院对康复科的重视程度不一,康复资源的缺口较大。2018年随着康复热潮的退散,综合医院康复病房的配置率下降至28.46%;而我国公立专科康复医院的数量到2020年也仅有166家。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虽然整体实力强,但重点收治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的患者,对于其他心脏康复、肿瘤康复的患者收治比例较少。然而,根据柳叶刀发布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中除了骨关节肌肉外,感觉系统障碍、精神障碍等康复需求也较大。2021年6月《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力争到 2022年,每 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 6 人、康复治疗师达到 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根据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为2.2人、康复治疗师为4.3人,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此外,院内和院间转诊机制运行不畅,支付方式缺乏个性化等因素制约了康复医疗进一步发展。因此,提升民众认知,培养专业人才,顶层设计推动康复体系与支付方式变革,是促进康复医疗发展的重要举措。图:康复医疗行业主要痛点

  试点省市发布实施方案,以公立为主,逐步补充亚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机构和人才资源。试点地区积极发布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补充公立康复资源,推动康复科建设与二级医院转型,以逐步补充亚急性期康复机构,以及稳定期康复资源,完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的基础建设。鼓励院校开设康复专业,要求卫健委建立康复人才培养和转岗等机制以补充人才。

  支付问题极大限制了我国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对此,伴随改革实施,康复医疗的支付难题得到缓解。康复医疗的医保内项目有所增,2016年的医保内康复医疗项目相对于2010版,新增了20个;同时,部分地区调增康复类医疗服务价格,以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一)行业概述康复医疗器械是指在康复医疗中用于评估、训练与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评估并提高身体机能、恢复身体力量、弥补功能缺陷的医疗设备。康复医疗器械是康复医疗必需的仪器设备,也是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必备条件,在康复医疗以及现代医疗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疗器械按照作用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物理治疗设备、运动训练设备、评估判断设备三个大类:①物理治疗设备是指应用声、光、电、磁、热、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达到保健、预防、治疗疾病和功能恢复目的的设备;②运动训练设备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通过进行肢体和感知训练,协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的设备;③评估判断设备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对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的设备,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帮助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图:康复医疗器械各分类

  (二)行业规模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450.3亿元,同比增长17.6%。预计到2023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615.7亿元。图:2017-2023年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康复医疗行业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术后功能障碍者、产后功能障碍者、重疾人群等群体。1. 老年人市场据国家统计局及万德数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85亿人增加到2.5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3.7%上升到18.1%。未来的 10 年,中国的老龄化将更严重。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日常专业康复的需求量大且功能要求越来越高。2. 慢性病患者市场我国有 2 亿多慢性病患者,其中存在康复需求的超过 1,000 万,因为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量也达 100 多万,其中大部分都存在康复需求。 目前,医院的康复资源覆盖面小,现有康复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满足迫切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因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导致暂时性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需求不够重视,造成 80%需要康复的人群得不到康复治疗。3. 残障市场据中国残联发布的《2018 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1,07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得到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 592.3 万、多重残疾人 48.2 万。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样本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总人数为 8,502 万,其中肢体残疾 2,472 万人、多重残疾人 1,386万人。据此测算,截至 2018 年,全国残疾人口中虽已有 1,000 多万人次、12%的比例享受到了基本康复服务,但与 8,000 多万的总残疾人口数量相比,依然是捉襟见肘。全国仍至少有约 7,000 多万残疾人口尚未享受到基本康复服务。4. 产后康复市场中国女性的很多疾病是因产后恢复不良引起各种亚健康障碍,如乳腺炎、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病、子宫肌瘤等,对一生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科学健康审美观念的日益重视,现代女性愈发重视产后生活质量。但是,目前为止,全国各个城市产后康复等服务项目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母婴护理市场需求。5. 重疾康复人群市场在 2007 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整理了25种“重大疾病”范围,其中,以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重大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 6 种为核心,还包括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和言语能力丧失等。根据《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 年公立医院恶性肿瘤出院人次为338 万人,心脑血管病 568 万人,再加上各种严重肾病、肝病以及接受等患者超千万人次。重疾人群出院后,其健康状况并不会自动恢复至入院前状态,该类人群亟需做康复治疗,协助其重返社会、重建生活,市场需求大。

  (三)技术发展趋势康复医疗器械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居家化小型化等方向发展。1、设备智能化康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机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因此康复医疗器械实现与患者之间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数字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康复医疗器械将与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为一体,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人机交互的康复概念应运而生。网络化康复医疗器械将实现输出控制装置与异地智能化装置的通信,实现远程沟通、远程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医务人员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实现医疗现代化。2、数字集成化通过搭建设备物联网和互联网平台,能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医生、治疗师之间的信息互通,进一步促进联合治疗、双向转诊甚至远程医疗的落地,在三级诊疗体系下实现对患者全康复周期的管理和优化。同时,平台可以加强对设备质量和安全性的智能化管控,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机构设备管理效率。3、居家化、小型化,消费级康复器械前景广阔在康复床位长期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国民康复理念增强、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居家康复医疗器 械迎来广阔新蓝海。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慢病疼痛治疗、护理、助行、助眠、助听、助视、助浴等康复辅助器具。随着小型简便的家用康复器械的普及,患者将更便捷的居家实现预防、诊断、保健、治疗、康复等功能。近年来陆续有厂商推出了消费级的康复器械产品,但总体存在品种少、价格高的问题。以帮助恢复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为例,价格都在 10 万元以上,大部分患者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使用。图:康复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一)康复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因疾病而造成偏瘫或者因意外伤害造成肢体运动障碍的人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可以帮患者进行科学而又有效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机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康复机器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照功能目的,可粗略分为辅助/替代型、训练/治疗型等;按照其针对的躯体部位,可分为上肢机器人、下肢机器人和手部机器人;按照人机结合的方式,可分为外骨骼式和嵌合式;按照其移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1. 外骨骼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Exoskeleton Robot)实质上是一种可穿戴机器人,即穿戴在操作者身体外部的一种机械机构,同时又融合了传感、控制、信息耦合、移动计算等机器人技术,在为操作者提供了诸如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它的本质是人机耦合的可穿戴式智能结构,原理是将人的智能与外部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结合在一起,通过提供力量辅助和智能平台实现增强人类重物负荷能力、行走运动能力等功能,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工业、户外运动、军工等领域。根据提供力量支持的器官不同,目前主流的外骨骼机器人从产品形态上分为三类: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腰部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外骨骼系统一般包括机械结构、传感部分、动力和传动部分、能源部分与控制部分。具体功能实现路径如下:

  外骨骼机器人在功能设计、零部件材料、结构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相关产品研发、审批的周期较长,产品投入成本较高。目前国外主要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价格在2万美元以上,国内由于产品商业化程度较低,产品价格更是高居不下,一般的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单价在数十万,其他小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价格也普遍在10万元以上。受限于高昂的价格,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集中于医院、养老院等机构,这些机构对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有较强的需求,且对成本敏感度较低。在工业领域,由于外骨骼机器人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缺乏大规模的应用。医疗康复领域,中风、脑瘫,帕金森等行动能力受到影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庞大且迫切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约4000家,以一家医院平均购买1-2台设备,我国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存量需求是9000台,按照每台30万-300万的价格,存量市场规模大概在几十亿。主要外骨骼机器人厂家总结如下:

  2. 智能假肢智能假肢主要包括膝关节假肢和踝关节假肢。膝关节假肢主要用于膝离断、大腿截肢的患者,一个完整的假肢包括了:接受腔、膝关节、连杆和假脚(包括踝关节),其中接受腔和膝关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接受腔一般由假肢矫形公司手工制作。连杆和假脚是通用适配的,高端的假脚具有弹性储能的功效,价格在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膝关节是假肢的核心部件,由专门的假肢公司进行生产,中高端膝关节被国外垄断,主要公司有:OttoBock(市占率50%左右,主要产品为C-Leg)、Ossur(市占率22%,主要产品为Rheo)、Endolite、 Nabtesco、 Freedom等。膝关节假肢根据提供阻尼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连杆关节、阻尼关节、智能关节和动力智能关节。图:膝关节假肢分类

  踝关节假肢适用于小腿截肢患者,可以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踝关节假肢。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踝关节假肢都是被动型,例如Ossur LPVariflex、Ottobock Meridium等,该类假肢无法直接产生机械动力。动力踝关节假肢可以通过调节输出力矩来适应不同运动情况及关节角度变化,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气压、液压和电机。图:动力踝关节假肢分类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下肢截肢人数超过170万人。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膝上截肢新增病例,70万膝下截肢新增病例。全球看,奥托博克(Ottobock)和奥索(Ossur)的假肢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合计约占一般市场份额。智能假肢产品基本由这两个公司垄断。国内近年也出现了一些智能假肢领域创业公司,代表性的企业有苏州锐步康、深圳市健行仿生、北京工道风行等。(二)脑机接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在大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全新通讯和控制的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的技术。脑信号采集的方式,可分为侵入式、部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图:脑机接口分类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最初、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也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应用领域。医疗康复是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最主要的方面。脑机接口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实现重症瘫痪患者多种功能的替代,也可促进大脑重塑以恢复运动功能,减轻残疾程度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图: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运动能力恢复脑机接口可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信息通路,实现替代上、下肢的运动。其可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通过反馈调节使患者控制对支具、假肢、机器臂等外接设备。图:脑机接口用于运动能力康复

  资料来源:臻泰智能假肢控制:失去四肢或四肢瘫痪的人可以通过BCI技术恢复运动能力。在进行假肢植入手术时,医生会在残肢周围植入传感器,采集残肢周围的肌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控制假肢的信号。通过BCI技术,这些信号可以被传送到假肢上,使得残疾人可以通过思维来控制假肢,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抓取物品等。轮椅控制:对于脊髓损伤或四肢瘫痪的人来说,控制轮椅是一项必须的技能。使用脑机接口技术,残疾人可以通过脑电信号来控制轮椅的运动,例如向前、向后、左转或右转。采集脑电信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极贴在头皮上采集脑电信号,另一种是通过植入电极在大脑皮层采集信号。后者的准确性更高,但手术难度和风险也更大。通过BCI技术,残疾人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轮椅的运动,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该技术能修复或重建功能障碍患者丧失的运动能力;可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主动参与控制的康复训练模式,使之可以利用脑机接口进行直接的康复训练,训练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想象模式,更快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脊髓损伤患者可以利用脑机接口系统,使用基于脑电信号的辅助设备控制平台进行轮椅控制、环境控制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 交流能力恢复脑机接口目前已经被开发并测试用来控制交流设备。对于严重的交流障碍者而言,脑机接口是最合适、最被需要的一种技术。这其中包括了晚期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无认知障碍但缺乏交流能力的患者(如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闭锁综合征等),以及其他不能操作物体或不能利用视觉辅助系统的患者。BCI技术可以通过识别P300信号,实现对人脑信号的分类和识别。在使用拼字器时,用户可以通过观察屏幕上的字母,当需要选择某个字母时,系统会在屏幕上出现一些刺激,例如闪烁的光点或变亮的背景。当用户看到想要选择的字母被刺激时,P300信号就会被识别并转化成对应字母的输入,以此进行交流。对于失语或言语困难的残疾人来说,BCI技术也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思维来控制语音合成器进行交流。使用语音合成器时,用户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发出某个音节或单词的方式,识别脑电信号,将其转换成语音输出。这种方式需要对特定的脑电信号进行训练,但在训练后,残疾人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交流。(三)助听器1. 概述助听器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适合不同听力障碍者需要的听力补偿装置。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受话器、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根据信号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模拟助听器和数字助听器。模拟助听器将外界所有的声音全部放大包括那些噪音,小声听不清,大声听不清,对听力有损伤,价格低,基本上被市场淘汰。数字助听器使用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声音基于DSP芯片的算法差别放大。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需要根据用户的听损情况和听力需求来精准验配,一定要用户本人亲自试听、验配才可以。价格几千至上万不等。

  2.市场空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听力报告》:在全球范围内,超过4.3亿人经历失能性听力障碍,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到近7亿。而在国内,据北京听力协会估计,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士达7200万,其中老年人数量最多,约有6000万。尽管听障人群数量巨大,但借助听力辅助设备解决听力需求的人屈指可数,助听器的市场覆盖率不足5%。对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30%甚至更高的覆盖率,中国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全球看,目前助听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且市场主要被索诺瓦、西万拓&唯听、奥迪康、瑞声达、斯达克五大品牌垄断,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行业共识,Hearing Review网站等国内市场,2019年我国助听器市场规模约52.72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达58.21亿元。国内验配助听器市场,95%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国内助听器厂家多为低端机(非验配)为主,市场竞争激烈。也有部分厂家或者式走以OEM出口路线。验配数字助听器领域,除了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与进口品牌差距较大,最核心的助听器芯片基本上都是外购,这些芯片技术远远不及进口品牌的最先进的技术,很少公司能掌握全数字的可编程助听器的核心技术。3. 市场痛点(1)产品体验不好传统助听器大多很难把降噪的效果做到很好,这也导致许多用户佩戴助听器以后,由于语音和噪声被同时放大,仍然听不清。许多助听器还存在啸叫(声反馈)的问题。另外,容易弄丢、续航能力不强、容易受潮等,传统助听器制造出许多新的痛点,给老人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2)价格昂贵低端非验配助听器一般价格在千元以下,但这类助听器一般不具备定制化功能,使用体验不好,且使用的并非当前的主流技术。中端助听器则一般覆盖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助听器品牌从入门到中高端产品的价位,单只价格大概在2000-7000元左右;高端助听器则主要指国际助听器品牌,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且为国际品牌所垄断,大多价格昂贵,单只价格多在1万元以上。动辄上万的价格,加大了助听器在老人中的普及难度。(3)验配流程复杂,网点覆盖不全助听器产品,大多需要老人去线下由专业助听验配师测试听力损失程度,再根据听力损失情况进行验配。而听力损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便佩戴助听器,听力值也会出现变化,因此需要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去线下重新测试调校,这对老人而言很麻烦。另外,网点覆盖不全且水平参差不齐,同样是老人购买助听器的一大痛点。助听器网点的覆盖多集中在高线城市或者低线城市的市中心,在更加广阔的下沉市场比如县城、乡镇以及农村地区,网点较少,增加了老人线下验配的难度。因此,如何在保证医疗康复专业性的基础上降低产品价格和获得门槛,成为助听器企业的破局之道。国内近年也出现了一批创业公司,如杭州爱听科技、深圳市智听科技、上海博音听力、深圳小维健康等。

  (一) 行业主要公司介绍1.康复器械上市公司国内康复器械领域上市公司情况如下:

  传统康复医疗器械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龙头翔宇医疗规模不到7个亿。传统的康复器械技术门槛不高,但是公司若要做大规模,对于产品开发迭代能力、产品管线的丰富度、渠道的拓展及把控能力要求较高。2. 康复机器人主要公司国内主要外康复机器人厂家总结如下:

  3. 康复领域脑机接口主要公司在医疗康复领域进行商业化探索的脑机接口公司如下:

  脑机接口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及产业化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除了技术的创新,还需要经过药监部门的审批,因此目前上市产品较少。4. 助听器行业主要公司国内主要助听器厂家按照成立时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助听器生产商,最早开发模拟助听器,随着业务发展开发数字化助听器,但是受制于核心技术、渠道、品牌等因素,多转为OEM/ODM代工模拟,市场多以出口为主;另一类为新型进入该领域厂家,一般以数字助听器为主,且加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在芯片、算法等领域经验丰富,且创始团队具备较丰富的电子科技背景。如深圳玖益医疗创始团队拥有12年的富士康工作经验,在富士康工作期间,曾先后负责苹果iMac ,Power Mac , iPod, iPhone,iPod Hi-Fi等产品;HEARIN.AI创始团队具备阿里巴巴、金立手机、OPPO手机等大厂经验;小维健康维创维集团孵化企业;上海又为智能其中CEO孙鸿程曾任苹果硬件设计师,CTO陆丛希曾任Facebook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CMO刘心可使用助听器多年,对中美两国的助听器市场和用户情况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国内目前主要助听器厂家总结如下:

  六、投资建议总结(一)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特点总结1. 行业潜力大,康复医疗渗透率低中国是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基于庞大的人口技术,在老年人护理康复、慢病残障人群、产后康复、重疾康复等领域具备巨大的康复需求。我国各级医院康复资源的尚未完善配置,且医联体建设仍在完善阶段。因此,我国大部分省市的三级康复体系仍处在观望和规划阶段,尚未发挥作用。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分配到的资源仍供不应求,存在康复机构和人员不足、转诊机制不明确、医保覆盖面小等问题。总体上,康复医疗的渗透率仍处于低位。2. 康复器械技术迭代加速,新技术促进康复医疗发展传统的康复器械主要是指通过声、光、电、磁、热、力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达到保健、预防、治疗疾病和功能恢复目的的设备,技术门槛偏低,竞争激烈,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国内最大的厂家收入规模不超10亿。近年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类产品逐渐在康复器械领域得到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便利、智能、人性化的解决方案。3.降低成本是智能康复器械打开市场的关键康复器械与智能的结合能够维患者提供极佳的康复效果,但是目前普遍的问题是成本太高。无论是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假肢还是其他智能康复系统,最大的问题是价格昂贵,动辄数万或数十万的价格,在医保支付体系未建立条件下,目前只是大医院或者富有人群具备支付能力。如若不能降低成本,势必导致治疗费用大幅度提升,康复机器人将很难在民众中普及。机器人设备能够提升康复效果并降低医疗成本与治疗费用,这才能让康复机器人被广泛采用。另外,目前的智能化、自动化等新兴技术还多应用于运动、助行、助听等领域,在其他康复领域如失能人群的护理(助浴、大小便智能护理)等,存在很多行业痛点和市场机会。(二)投资机会对于相对传统的康复器械,关注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线丰富度、以及市场渠道能力;对于康复机器人领域,关注成本控制能力;总体上,关注在助行、助听、助浴、助眠、护理等细分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来源:梧桐树资本,选自梧桐树资本大健康团队王东东的《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有业务需求可与梧桐树资本直接取得联系。END

  2.媒体与其他账号欲转载稿件,请务必通过文末留言提出申请,经回复许可后方可转载。

 
 
栏目导航
资讯搜索
友情链接: